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前景非常不確定,不確定因素包括經濟復蘇的速度、疫情復發的可能性、復蘇支出計劃對外國直接投資的潛在影響以及政策壓力等。報告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各國為應對疫情采取的封鎖限制措施減緩了現有投資項目的進程,疊加經濟衰退影響,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從2019年的1.5萬億美元下降到1萬億美元,降幅為35%。其中,發達經濟體外國直接投資下降較為嚴重,降幅達58%;發展中經濟體則表現出較強的韌性,僅下降8%。數據顯示,2020年,發展中經濟體占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的三分之二左右,而2019年該數據還不到一半。 在此基礎上,央地正在密集部署新一輪培育工作。工信部日前組織開展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并提出完善相關支持政策,推動技術、人才、數據等要素資源集聚。地方上,近期包括北京、湖南、青海、新疆、黑龍江在內的多地密集公布新一批培育企業名單,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成為重點培育方向。多位受訪專家表示,系列惠企政策效果正逐步顯現,“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有所緩解,但仍需進一步發力開展精準化服務,包括拓展直接融資渠道、完善動產融資管理機制等,提高企業融資的便利性和可獲得性,進一步激發其經濟增長活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記者表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長期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較強、配套能力突出,是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環節。大力培育和支持相關企業,有利于增強產業鏈創新能力,方管廠對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重大項目建設正迎來“黃金期”。為加速項目落地,打通資金保障等堵點問題,近來央地密集展開部署,財政、金融、社會資本等多路資金齊發力,推動重大項目建設融資跑出“加速度”。專家表示,為提高重大項目投資有效性,要著力構建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政府投資要找準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領域,精準發力。同時,要創新投融資模式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為重大項目建設補充中長期資金。